中国工业废水处理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发布日期:2021-12-06

浏览:615

工业废水治理指的是工业生产过程用过的水经过适当处理回用于生产或妥善地排放出厂,包括生产用水的管理和为便于治理废水而采取的措施。我国的工业废水主要来源于化工、造纸、纺织、煤炭、农副食品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和电力等行业,合计排放占比超过60%,成为工业废水主要排放源,也是废水处理最为集中的领域。

  工业废水治理指的是工业生产过程用过的水经过适当处理回用于生产或妥善地排放出厂,包括生产用水的管理和为便于治理废水而采取的措施。我国的工业废水主要来源于化工、造纸、纺织、煤炭、农副食品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和电力等行业,合计排放占比超过60%,成为工业废水主要排放源,也是废水处理最为集中的领域。
  
  近年来,随着工业发展步伐加快,中国的工业用水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2014-2019年工业废水逐年微降。2019年中国工业用水总量为1237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9%。
  
  不同工厂排出的污水类型以及含有的污染物也是不同的,一般工厂中排出的污水水体总量都比较大,加上冷却水以及其他用水等污水组成成分都比较复杂,比如石油工业中的污水当中烃类及其衍生物的含量很高,并且含有多种不同重金属物质,污水来源多、成分各异,和工业生产密切相关,难以确定污水水质水量。而这些含油或者含有有毒重金属的污水混入生活用水以后,将会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若是流入到农田当中可能会导致庄稼干枯死亡,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2019年中国废水排放量252亿吨,同比下降33.3%。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国力的增强,也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如工业废气导致的严重雾霾和工业废水导致周边河流和水源污染等。给区域内的居民正常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要求污水处理部门必须提高处理技术,同时做好对污水的回收利用,真正贯彻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让工业发展走上绿色大道。2019年工业废水处理市场规模为1007.5亿元,同比增长8.5%。
  
  工业废水作为生态环境的重大污染源之一,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工业废水的减排和处置,为此,发布了多项政策鼓励工业废水处理行业的发展。
  
  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印发《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提出到2023年,县级及以上城市设施能力基本满足生活污水处理需求。
  
  2021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从国家战略高度对污水资源化利用做出全方位部署。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到2025年,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全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达到70%以上;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能力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水环境敏感地区污水处理基本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京津冀地区达到35%以上,黄河流域中下游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力争达到30%;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
  
  我国在10 多年前就已开始治理工业废水,并不断加大投入,大部分工业企业也都建设了废水处理设施;同时,国家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要求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废水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取得排污许可证。但由于违法成本低,加之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等原因,工业企业偷排、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现象仍旧频频发生。废水污染事件引发社会舆论持续关注,并将进一步成为推动政府出台更严格治理政策措施的催化剂。
  
  工业废水治理行业与经济周期的变化紧密相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以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波动。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国家的宏观政策也在不断调整,该类调整将直接影响到工业废水治理行业的发展。我国经济近年来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今后一段时间,在国家有效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工业废水治理行业作为朝阳产业,受益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也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期。
  
  “十四五”期间,随着环保治理的不断深入,工业废水处理行业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保守估计到2025年,工业废水市场规模将将达到126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