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水体治理行业现状分析以及行业前景分析

发布日期:2021-11-24

浏览:748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污染问题随之日益严重,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间逐渐失调。当前,继城市雾霾、城市植被破坏等问题后,城市黑臭水又成为下一个受广泛关注的污染问题,加大黑臭水体治理迫在眉睫。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污染问题随之日益严重,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间逐渐失调。当前,继城市雾霾、城市植被破坏等问题后,城市黑臭水又成为下一个受广泛关注的污染问题,加大黑臭水体治理迫在眉睫。

  

  黑臭水体治理是指通过一系列举措,对黑臭水体进行环境问题诊断、分析黑臭成因、核定污染物负荷、确定控制目标、制定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等,以达到消除水体黑臭现象的目的,包括对黑臭水体排查识别、制定治理方案、进行工程实施、检测评估以及长效管理。

  

  当前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已初见成效,未来工程将主要集中于农村及非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及黑臭水体运营维护,预计未来15年内仍有较强行业需求。

  

  黑臭水体治理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2017年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074.5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缺乏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社会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污染问题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水环境治理已日渐成为经济发展和水资源保护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大力发展水环境治理技术和产业化,是防止水体污染、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水环境治理行业将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极其重要作用。

  

  2015年4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正式出台,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黑臭水体总体消除,从此正式拉开了我国黑臭水体治理的序幕。此后,国家相继发布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等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相应配套细则,各省市积极发布黑臭水体治理方案,黑臭水体治理行业需求愈发提升。

  

  当前被业内广泛认可的发展潜力最大和较具有发展势头的修复技术就是生物生态修复。该修复方法相较于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更具优势。从宏观角度看,传统层面上的物、化修复法已很难从本源上完成对黑臭水体的治理,并达至长久治理的功效。生物修复法是依托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长代谢降解、转化和净化各类污染物。经由该项技术的治理,水体得以恢复生态系统的一般功能,并初步拥有自净功能,从长远来看对黑臭水体完成了较为完全意义的治理。就当前而言,生物修复技术法包含: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塘、生物膜法和生态浮岛等。

  

  如今,国家对于黑臭水体的重视程度非常高,近年来国家对于黑臭水体的治理也卓有成效。尽管如此,对于黑臭水体的治理并不彻底,黑臭反复的情况非常普遍,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原因还是对于水体的治理治标不治本。如同前面所分析的原因,虽然对于黑臭水体的内源污染进行了相应的治理与控制,尤其是直接通过挖除污泥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对于外源污染的监管与控制没有同时处理好,所以导致外源污染还在继续,即使短时间内没有出现反复的情况,长此以往同样会再次出现黑臭情况。另外,不同城市及区域的黑臭水体产生原因不尽相同,而我国确实还缺乏对于小型黑臭水体的专项研究,所以才会导致水体黑臭情况反复。

  

  因此,对于黑臭水体治理,国家需进一步制定相关目标,深入研究各地区黑臭水体形成机理,搜集各类有关案例、数据,并且对于治理方法、治理效果等进行跟进,形成新的数据库;加强与大数据中心的合作,排除可能引起水体黑臭的安全隐患;针对不同形成原因制定相应的处理标准;完善监管机制,尤其是外源性污染源的监管,以确保黑臭水体治理的成效,避免黑臭问题反复出现,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环境问题,缓解我国用水压力。